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00:55:01  浏览:869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泸市府办发〔2003〕1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泸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十月八日


      泸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试行)
  一、总则
  (一)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省政府令174号)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三)市政府成立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市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五)预案的启动由卫生行政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批准后启动。预案的启动采取分级制度。
  (六)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七)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根据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或本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严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
  (八)各县区要加强农村基层卫生尤其是三级防保网建设,要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县乡村疫情信息报告监测网络,解决落实村卫生站防保人员的劳务报酬,切实建设好五级联动网的网底。
  (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由政府授权,指挥部可以对所辖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十)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医疗卫生人员及相关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十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管理。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1成立泸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市长任副指挥长,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交通局、泸州铁路公司、市民航管理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经贸委、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市物价局、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局、市计生委、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外事侨务旅游局、泸州药监局、市广电局等为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抽调人员到指挥部办公室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泸州市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工作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直属单位和泸州医学院、附一院、附二院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控制小组、医疗诊治救护小组、宣传教育小组、后勤保障小组,人员由卫生学、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方面的专家和人员组成。
  3县区及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组织根据本地区和部门的职责,成立相应的应急组织,履行各自的职责。
  (二)职责分工
  1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职责
  (1)领导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协调地方、部队和各有关部门之间关系,使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和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持续进行。
  (2)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和发布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3)组织督查市内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检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的制定和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协调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
  (4)负责向上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构及时汇报有关信息及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向政府相关部门和泸州军分区、武警泸州支队通报事件及其防治情况。
  (5)负责在长途公共汽车站、火车站、机场、水运码头或主要公路关口设立交通检疫留验站。
  (6)表彰奖励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查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渎职、失职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单位及相关人员。
  (7)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2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职责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各项技术方案;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负责组建由卫生管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检验检测等专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组建、培训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卫生监督、环境消毒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落实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救治措施,做好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留验观察及实验室检测工作;组织对现场进行卫生处置,提出控制措施以及监督措施的落实;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扩散;设置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者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
  市公安局: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配合有关部门及时隔离控制可疑区域,做好疫点、疫区现场隔离控制的治安管理工作;搞好交通疏导,保障疫情处置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疫区;依法协助有关部门对传染病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留验观察,不予配合的依法采取强制隔离措施。依法从严查处造谣惑众、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违法犯罪行为。
  市财政局:每年落实各项应急所需储备物资(试剂、消毒剂、防护用品等)的经费
;预案启动后,划拨专款,保证各项应急物资、应急处置所需经费。
  市委宣传部:指导新闻单位准确、及时发布预防控制措施和成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舆论;配合做好群众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市广播电视局: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工作纳入工作计划
,积极宣传传染病等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市交通局、泸州铁路公司、市民航管理局:督促并配合指挥部在长途汽车客运站中转站、火车站、主要码头、机场设立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疫交通留验站。督促运输单位或所属单位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发现有可疑症状的旅客及时按规定向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协助疏散人员、运送救援物资。
  市教育局:全面负责、协调落实学校、托幼机构做好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督查学校内的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按临时紧急控制措施的要求,落实学校停课、停学等措施。
  市民政局:做好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负责协调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
救助;负责传染病患者死亡遗体的火化;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捐助工作。
  劳动保障局: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传染病、职业病病人治疗期、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间的工资待遇。
  市经贸委: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急药物、器械的供应协调工作。
  市计生委:与卫生部门共做好农村及社区防病宣传、培训以及外地返回人员的医学观察和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
  市工商局: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市场食品卫生监测与管理、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依法从严查处食品行业制假贩假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
  市规划建设局:协助搞好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做好建筑工地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工作,加强民工管理,作好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和城市公交客运的消毒管理工作。
  市物价局:加强对预防、控制传染病药品、物资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督管理
;依法查处哄抬预防、控制传染病的药品、物资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的违法行为。
  泸州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查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的违法行为;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强国境口岸检验检疫和卫生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有可疑传染病病人,作好口岸现场临时隔离工作,并通报卫生部门;对传染病病人的污染物及其污染区域立即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处置。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检验检疫,防止各种传染病病毒带入。
  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加强食品放心工程工作,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农业部公告的禁用和限用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要求,加大对农产品的管理力度,解决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植物产品农药超标问题。畜牧局要抓好违禁兽药和假劣动物食品的治理整顿工作,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市环保局: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地不受污染。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监管。
  市外事侨务旅游局:负责协调处理在旅游景区、星级宾馆及涉旅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负责协调在泸外籍人员传染病防治工作。
  泸州军分区、武警泸州支队:支持地方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和救援工作,维护疫区秩序,负责所辖部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其他相关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其职责范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传染病疫情: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30日内发生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或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经
市级专家组研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一般事件;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理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在一个县(市)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30人以上10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报告;或食物中毒30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
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4)职业中毒:
  个人全身受照剂量≥lGy且受危害人数10人以下,或个人全身受照剂量≥05Gy受
照人员剂量之和≥20Gy的放射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急性职业中毒3人以上50人以下或死亡1人;
  (5)其它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传染病疫情: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30日内发生2例以上(含2例)“非典”疑似病例或2例“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疫情波及到2个以上的县区,经市级专家组研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重大事件。
  发生腺鼠疫病例;
  霍乱爆发流行;
  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
平1倍以上;
  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毒种丢失;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区以外的地区;
  (3)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的或死亡1人以上;
  (4)职业中毒:
  个人全身受照剂量≥lGy且受危害人数10以上,或个人全身受照剂量≥0.5Gy受照
人员剂量之和≥40Gy的放射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以上;
  丢失放射性物质,其放射性活度(Bp)密封型≥4×105,非密封型≥4×105;
  (5)其它:
  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疫情监测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做好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监测网络的设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国境口岸、各交通检疫点、留验站、各基层村组、城市社区(居委会)外出人员调查组共同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村(社区)为基础的预防控制、监测和报告体系。
  (二)疫情报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 市、县区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
(4)市、县区人民政府;
(5)有关单位,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
切关系的机构,如学校、托幼机构、检验检疫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和药品监督检验机构等。
(6)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2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
,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五、应急处置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制度,各县区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并结合事件发展趋势,原则上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县区级预案;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市级预案。
  (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1县区级卫生部门的应急反应
  (1)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咨询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核实、采样、检验,并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性质,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提出处置方案,及时向当地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调查情况,提出是否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2县区级人民政府的应急反应
  (1)各县区人民政府接到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报告和处置方案后,决定预案的启动。
  (2)各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督察和指导。
  (3)立即组织有关部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事件信息的收集、人员的疏散或者隔离、依法进行疫区的确定与封锁、公共卫生设施的落实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
  (4)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致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办理。
  3各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应急反应
  (1)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其职责所规定的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2)铁路、交通、民用航空部门和单位应当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及时运送。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街道、乡镇以及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群防群控,协助卫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居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4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在接到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报告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事件的动态,确定事件的类别、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控制措施,指导督促县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组织应急救治队伍和相关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并调集应急物资和设备,必要时向市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建议,使各有关部门处于应急准备状态,同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技术支持和指导请求。
  (三)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1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1)迅速组织应急救治队伍和相关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采样、检测、流调和分析,判定事件的性质、类别和严重程度,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2)制定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组织开展医疗救治、传染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开展事件原因查找和确定工作。
  (3)对重特大事件的危害范围作出判断,指导县区进行现场处置。
  2市级人民政府的应急反应
  (1)接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报告后,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启动市级预案,成立指挥部和办公室,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组织有关部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需要,设立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
  (3)紧急调集有关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征用相关设施、设备;组织进行现场隔离和疫区的确定与封锁;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必要的措施;做好生产、生活、新闻宣传工作。必要时,向省级提出物资、经费和技术的支持,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县区级人民政府的应急反应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2)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区的人民政府,要服从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区域内发生。
  六、附则
  (一)法律责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执行。
  (二)各类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处置见泸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三)如上级有新的精神而本预案与之不符的,以上级精神为准并将本预案作相应调整。
  (四)本预案至公布之日起施行。
  (五)过去规定的与本预案不一致的,以本预案为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郑州戚谦律师•竞业限制专题系列一

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

戚谦 河南成务律师事务所

一、竞业限制案例

微软前副总裁李开复几年前跳槽到Google公司,使竞业限制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当时华盛顿州金县高等法院作出裁决:由于微软同李开复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真实有效,因此李开复在Google工作不能涉及他以前在微软参与开发的产品、服务和项目。

比较典型的且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如2005年的深圳华为员工窃密案致使华为损失 1.8 亿元;凯恩集团泄露技术秘密案致使企业损失 470 万;2006年的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被窃密案造成经济损失1782万元;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设计图纸被离职员工窃取案造成逾 3000 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典型案例] 中国“侵犯商业秘密第一案”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重所)原高级工程师裴国良带着单位的设计图纸跳槽,西重所指控给其造成重大损失。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该案作出终审裁定,跳槽工程师获刑3年,民事赔偿达成调解。2003年7月,西重所发现图纸被武汉中冶连铸公司盗用,向警方报案。
  警方查明,2001年10月,西重所高级工程师裴国良利用工作之便,将西重所设计的板坯连铸机主体设备图纸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中。2002年8月,裴应聘到武汉中冶连铸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将该图纸资料输入中冶连铸公司的局域网中,用于项目设计。
  西安市中院一审认为,裴国良利用工作之便盗窃单位商业秘密,允许他人使用,后果特别严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中冶连铸公司在没有合法取得西重所商业秘密的情形下,大量使用该秘密,与其他企业签订合同,是给西重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直接责任人,也是侵权行为的直接受益人,应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西安市中院遂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裴国良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裴国良及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中冶连铸公司共同赔偿西重所经济损失1782万元。近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院判决书认为,裴国良作为原工作单位西重所的高级工程师,明知该所板坯连铸机主体设备技术设计图纸资料属商业秘密,仍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将其私自复制据为己有,后又将该资料交由中冶连铸公司使用,其行为给西重所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后果,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河南成务律师事务所戚谦律师忠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勿临渴掘井,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实践中,很多侵犯商业秘密的争议都是由人才跳槽至竞争企业所引起。因此,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合同可以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起到加强作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中,“竞业限制”制度成为一种最常用也可能是唯一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二、竞业限制的相关法律规定

1、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2条和第102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章“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部分第149条第1款第5项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未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违反该义务法律后果是“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法定竞业限制(竞业禁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0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经理,未经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同意,不得兼任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经营组织的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法》第30条、第71条规定: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合伙人违反本法第30条规定,从事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或者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给合伙企业或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52条规定: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不得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24条第2款规定:经营人寿保险代理业务的保险代理人,不得同时接受两个以上保险人的委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28条关于对部分主体保密义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二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24条:“竞业限制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约定竞业限制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第一百四十九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国务院部门意见、通知   
  1996年《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用人单位可以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1997年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首次有了竞业限制的表述,第七条:单位可以在劳动聘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者技术保密协议中,与对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协商,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有关人员在离开单位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凡有这种约定的,单位应向有关人员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费。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 
“单位可与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约定竞业限制。凡有这种约定的,单位应向有关人员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费。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人员有足够证据证明该单位未执行国家有关科技人员的政策,受到显失公平待遇以及单位违反竞业限制条款,不支付或无正当理由拖欠补偿费的,竞业限制条款自行终止。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3、地方性法规
  大多数的省市自治区都颁布了相关的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并且对竞业限制作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09 年4 月16 日,发布实施《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浙江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2009 年8 月21 日,发布实施《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山西省外商投资财产鉴定管理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外商投资财产鉴定管理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外商投资财产鉴定管理办法》已经1997年11月13日省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工作,维护投资各方合法权益,保障引进外资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商投资财产,是指国外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下简称外商),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举办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的财产,或外商投资企业以投资各方投资的现汇从国外购进的财产。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外商投资财产,均须依照本办法进行鉴定。
第四条 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工作遵循真实、公正、科学、可行的原则,依照国际通行的办法和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山西商检机构)管理所辖地区的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工作,办理外商投资财产鉴定业务。
第六条 外商投资财产鉴定的内容包括外商投资财产的品种、质量、数量、价值和损失鉴定。
品种、质量、数量鉴定是对外商投资财产的品名、型号、质量、数量、规格、商标、新旧程度及出厂日期、制造国别、厂家等进行鉴定。
价值鉴定是对外商投资财产的现时价值进行鉴定。
损失鉴定是对外商投资的财产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引起损失的原因、程度以及清理费用和残余价值的鉴定。
第七条 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重要进口商品和价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成套设备,投资各方在必要时,应当与鉴定机构商定在合同签订前派出鉴定人员到投资财产所在国对投资财产实施鉴定前勘查。
第八条 投资财产当事人,应当自外商投资财产到达使用地之日起15日内向分析商检机构申报鉴定。
山西商检机构应按规定的程序对外商投资财产进行鉴定,并在受到鉴定申报书之日起45日内出具鉴定证书。对需要结合安装调试进行鉴定的,应在安装调试结束后15日内作出鉴定结论。
第九条 申报外商投资财产鉴定时,申报人应如实提供与外商投资财产有关的合同、发票、装箱单、运(提)单、保险单、帐册以及鉴定需要的其他材料。外商投资财产的有关情况和资料需要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申报外商投资财产损失鉴定时,申报人应当保持受损财产现状;对易扩大损失的财产,负责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第十一条 山西商检机构出具的价值鉴定证书是证明投资各方投入财产价值量的依据。
会计事务所须凭山西商检机构出具的价值鉴定证书出具外商投资财产验资报告。
第十二条 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结果与合同或发票不符的,以鉴定结果为准。有关各方须尽快协商,依据鉴定结果,采取调整投资比例、补充投资份额、依法修改合同或协议等补救、补偿措施,并报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 外商投资财产鉴定申报人对山西商检机构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申请复鉴。
第十四条 外商投资财产鉴定人员,须经培训考核获得国家商检部门颁发的外商投资财产鉴定资格证书后,方可承担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工作。
第十五条 不申报或不按期申报外商投资财产鉴定的,由山西商检机构责令限期申报,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并可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申报外商投资财产鉴定时,不如实提供鉴定资料或提供虚假情况的,由山西商检机构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警告,并可视情节轻重依照《山西省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条例》处以鉴定商品总值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未依据山西商检机构出具的价值鉴定证书验资的,由其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八条 不按鉴定结果采取补救、补偿措施的,造成国有或集体财产损失的,山西商检机构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中方有关负责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鉴定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不在规定的期限内出具鉴定证书或造成鉴定结果失实的,由山西商检机构视情节轻重,建议补发外商投资财产资格证书的部门取消其鉴定资格或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山西商检机构可以接受外商独资企业或有关部门的申请或委托,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外商独资企业投资财产的鉴定。
第二十一条 山西商检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外商投资财产鉴定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申报人收取鉴定费。
第二十二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举办企业投资财产的鉴定。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1月22日